人民網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喬雪峰)一批職業隨著技術發展而消失,另一批職業隨著產業升級、服務消費興起而誕生。
7月9日,美團點評聯合21世紀經濟研究院、智聯招聘共同發布了《2019年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數字經濟時代,生活服務業不僅在新興消費需求下催生出一批“新奇特”職業,也在互聯網改造下,誕生出一批傳統服務業中的“數字化”新工種。
新職業者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有“三高”:高學歷——近七成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高收入——近四分之一新職業者月入過萬、高要求——71%新職業者參加過職業培訓,他們自由、自信、自驅、崇尚專業主義,是新時代生活服務業的“追夢人”。
新興職業成畢業生就業新選擇
最年輕的90后已踏入大學,最年長的90后已近而立,他們成為這屆新職業的主力軍!秷蟾妗分赋,80、90后在新職業人群中占比超90%,其中,90后占據半壁江山、95后占比超過22%。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9屆高校畢業生數量高達834萬,新一代擇業期青年們,如何選擇工作方向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他們前方,年輕的新職業者已經開拓了“不設限”的多元就業道路,他們不同于父輩,也不像80后一代人,秉承著自由而專業的精神,不拘泥于傳統擇業觀念,在電競顧問、擼貓師、STEM創客指導師、酒店收益管理師、無人車安全員、線上餐廳裝修師等諸多富有特色的新職業領域,打拼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斜杠青年”正是新職業者的標簽之一,接近兩成的新職業者有一份或多份兼職工作,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近年來大受年輕人歡迎的民宿房東職業,兼職率達到六成左右。
工作不設限,創業同樣不設限,新職業者中也有不少“小老板”!秷蟾妗凤@示,20.5%的“小老板”曾是企業單位的白領、9%的“小老板”來自國企和事業單位,這些新職業兼創業者最愛選擇的服務行業前三位是休閑娛樂、寵物和結婚行業。
“不設限”的新職業在薪資水平上同樣匹配這屆大學生的期望值。根據《報告》調研數據顯示,55%的新職業者月收入超過5000元,其中月薪過萬的有24.6%、月薪兩萬五以上的“高薪人才”也有5.64%。
新職業者持續參加職業培訓尋求成長
當上班族還在熱火朝天地討論“996”話題時,新職業者卻默默承擔著更“苦”的一面!秷蟾妗凤@示,超40%的新職業者每周只有單休,甚至有10%的新職業者僅在春節期間休息,超七成新職業者每天工作時長超過8小時。此外,由于生活服務行業的特殊性,大部分上班族的法定節假日、外出游玩的時候,都是新職業者的工作高峰期。
除了持續“苦干”,自驅的新職業者也更樂于參與職業培訓、提升自我。
《報告》顯示,超六成入行三年以下的新職業者對未來感到迷茫,而擺脫迷茫、找到未來發展定位的最佳方式正是職業培訓。71.2%的新職業者參加過職業培訓,其中34.8%參與過公司組織的培訓。個人自費培訓方面,入行越久越愿意和有經濟能力投入培訓,入行10年以上的新職業者有54.1%的人年均職業培訓投入在5000元以上。
在一些專業要求更高的新職業領域,個人自費參加培訓成為“標配”。以健身教練為例,自費培訓比例高達98%,每四位自費培訓的健身教練中就有一位參加過國外的職業培訓。
除了個人和公司組織的職業培訓,也有近67%的新職業者在調研中表示希望政府多鼓勵、支持新的就業形態,這與國家就業優先政策中的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不謀而合。
《報告》調研數據顯示,沒有參加過培訓的新職業者月薪在5000元以下的分布更多;參加過公司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月薪在萬元以上的分布更高;自費參加過其他職業技能培訓的新職業者,月薪在15000元以上的分布更高。
新職業者用專業和匠心獲取認同感
在《報告》對于新職業人群的調研問卷中,新職業者最想對客戶說的一句話是:“相信我們是專業的。”
傳統認知中,生活服務業是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但新職業者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眾,“專業”在轉型升級的服務業中正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大學畢業后我就進入了母嬰行業,還進修了高級母嬰護理、母乳喂養指導師、高級小兒推拿師和營養配餐師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的母嬰護理師張琳就是新職業人群典型代表之一。
事實上,新職業正憑借時間自由、收入高、靈活度大等因素吸引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加入!秷蟾妗凤@示,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新職業者占比接近七成,其中33%為本科及以上學歷。這些高學歷人才最愛從事的新職業前三類是心理咨詢師、整形醫生、STEM創客指導師——都是風口上的新興業態,對優秀職業人才高薪難求。
在服務業,學歷不是門檻,專業才是硬標準。新職業也正成為高職院校等中等教育水平人群的就業蓄水池,只要“精于業、專于技”,生活服務業豐富的新業態和新職業就能夠讓他們“人盡其才、人有其崗”。
專業也讓新職業者更容易“堅守”,《報告》顯示,超三成新職業者堅守在本職業從未換過工作,27%新職業者工作3年以上才換工作。
“新職業涌現反映出近年來我國經濟生活的活力和創造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迸發新動能。同時,新職業發布對于提升從業者技能的專業性、拓寬職業發展前景、提升待遇、增強職業認同感都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冰子表示。